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记者日前获悉,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步伐,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建设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型智库,我国首个文化产业智库《中国文化产业智库》将推出。《中国文化产业智库》是中国文化产业智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全国政协及中国政协文史馆相关资源,由中国政协文史馆西沐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旨在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
7月24日下午,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闭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国务院原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闭幕式上作压轴讲座。 赵启正说,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都需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了,企业家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必然会表现他的价值观、交谈方式,其实文化已经展现出去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要有地位、受人尊敬,那么它的文化要被人尊敬,这就需要文化...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波兰下西里西亚省弗洛茨瓦夫的民俗博物馆内挂起了大红灯笼,“中国传统节日展”、“中国工笔画展”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光、下西里西亚省省长艺术事务全权代表派特雷卡特、弗洛茨瓦夫市政府文化厅副厅长和民俗博物馆馆长布兰特,以及弗城各界友好人士近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吴光参赞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冬雪消...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如是表示。 他认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进步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四川地震灾区,中国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迅速恢复...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数量、频繁的人口迁移等等,都为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的进...
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暨事迹报告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本届活动共评选出陈守仁、崔有生、王国平等十位杰出人物和梅景田、安宝龙、罗文田等十位贡献人物;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乾考察队等五家单位和民间团体获得了杰出团队奖。
10日在无锡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中国出现的“申遗热”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进入新世纪后,各地相继出现了申遗热,世界遗产的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就激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辛格在论坛上说,中国政府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组织已有41项遗产列入世界...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从2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文物部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过去5年,中国先后与12个国家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并在信息交流、成果共享、人员培训、文物返还等方面取得实质性合作成果,...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在“将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同时,承担“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 搭建学术平台。1995年,北外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以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为主旨的学术辑刊《国际汉学》,随后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合肥市政府17日对外发布消息,第四届中国(合肥)文化博览会将在10月举行。截至目前,全国23个省713家企业、万余件工艺美术作品将加盟本届“文博会”。国际展商将崭露头角,呈现多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蕴涵与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印度等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将亮相“文博会”,其中包括印度服饰、印度皇家用品及印泰家具用品,东南亚风情纪念品、...
自长城、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以来,我国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30处,成为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世界遗产第三大国。这些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世界遗产大国,我国的世界遗产又有什么特色呢?笔者就此采访了我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 罗先生介绍说,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主要有4方面: 中国是世界著...
文化遗产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古代文化的重任,但随着参观者的纷至沓来,“不堪重负”成为许多文化遗产发出的共同声音。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算得上是最易受人文因素影响的一处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参观了莫高窟。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游客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
文化守望者冯骥才香港书展遇90后“知音” 称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呼吁政府投入更多关注 周末的湾仔会展中心,迎来了本届香港书展开幕以来的最大人流。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周末,登上本届书展“名作家讲座系列”的第8位大腕——冯骥才先生,受到了书迷们的一致热捧。他们中既有冯骥才的资深粉丝,更多的则是“文化保护”的...
文艺界的政协委员中多明星、名人自是公认的事实。从政协开幕那天众记者围追堵截的架势来看,这个圈子里的委员受到了媒体更多的关注。梅葆玖先生从广场一直被围到大会堂的台阶;宋祖英前前后后裹了几层的记者。这种关注同样也延伸到了小组讨论的会场,明星魅力之外,关注点也更多地安放在了文化产业振兴话题上。 去年,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逆势上扬,电影票房收入突破60亿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42.96%,新...
经冬雪未消近水花先发 如果说,本世纪初当有专家预言我国的文化建设将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还引发许多质疑,那么经过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2009年,应该再没有人对此持有异议,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2009年,文化的力量由过去的“润物细无声”变得“一览众山小”。这一年,文化产业继续逆市上扬。仅1月至5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